
近代藝術發展的脈絡中,有一部分在探討東方的藝術主體性,作為一個亞洲的藝術家要如何在西方發展出的當代藝術體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不是只作為一種有效的符號或調味劑以滿足西方世界對東方文化的想像。
在東西方的藝術究竟該如何交融的思辨中
,我的作品並沒有顯著的遇到這個問題,因為關注的方向更多的源自上方(網路虛擬空間)所發生的事件或產生的符號。
右上方的文字書寫及挾帶個人網站的二維條碼章
其書法文字內容是基於前四件
「無用山水」系列作品
的實踐過程中
長期在手機內輸入的創作理念、字詞搜尋內容。
由此令手機儲存分類眾多關聯字詞順序後
後於2021年末 14:52以『遊』為開端
自動篩選關聯字順序
導出的字串,並由作者本人主觀斷句成詩。
再將詩句以中文內碼Big5碼重新編碼成書法的視覺樣態撰寫於無用山水V一作中
其中文原文及內碼分別為:
『遊戲中的遊戲
規則的人都是這樣的嗎
我們的確是這樣的人
都是這樣子的人生
觀光區的人生』
B943 C0B8 A4A4 AABA B943 C0B8
B357 AB68 AABA A448 B3A3 AC4F
B36F BCCB AABA B6DC
B3A3 AC4F B36F BCCB A46C AABA A448 A5CD C65B A5FA B0CF AABA A448 A5CD
利用石灰於木板上砌製出石板表面,同時製造出相應蝕痕後,用壓克力顏料渲染於蝕痕製造出山水畫面,以之為背景發動一場大規模的奇襲。
童年對於簡單的遊戲能輕易得到滿足感,因此時期的我們能掌握的對象物有限,然而隨著成長與社會化後,可掌控的事務似乎更多,卻也更隱然得感受到系統的存在,以及自身存在系統的位置。
於是我投身虛擬遊戲中,藉由遊戲主角的操縱感重新獲得主控權
但意識到這種虛擬的操縱感 只是一個無用的模擬與安慰劑作用的幻象,最終我回到現實操作畫筆,把虛擬遊戲世界的介面、圖像提煉出來,想從中再次成為主角,從而真正的在玩遊戲。
原存在於螢幕平面的虛擬遊戲環境,重新被構築於凹凸的牆面,讓原本虛擬電子信號呈現的畫面同時具有山水畫以及肇始象徵的古物感。
同時以電子遊戲介面的規則與規範象徵存在於真實社會各個圈層所存在的遊戲型態。企圖表現電子遊戲滲入生活空間、東方文化,脫離光滑平面的進程。
畫面中持續出現無面目的人形肉塊生物,群體盲目追求的遊戲狀態
表現人們在科技與時代變遷下遵從遊戲規範、如同現代薛西弗斯神話般無用的追求。